imagesCAB7VSBY.jpg  

有全球菁英俱樂部之稱的達沃斯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正在瑞士舉行,由所得分配惡化導致的貧富分化成為今年熱議主題之一,甚至認為有形成混亂的風險;在論壇召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更提出對百萬富翁加稅的主張,希望以稅制推動財富再分配。從去年初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到秋天的「占領華爾街」,99%與1%間的貧富差距擴張,就像是一場瘟疫,正在全球蔓延;扭轉分配惡化的難度,雖隨著差距擴大而加深,但已排上歐美國家的施政日程,而近年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台灣也無從迴避,必須即刻正視。

觀察財富分配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貧富之間的所得差距倍數,差距愈大,分配不均的現象就愈嚴重。台灣貧富差距明顯擴大的分水嶺是1980年,1980年以前均穩定維持在四倍左右,其後每十年跳升一倍,2000年之後已超過六倍,而最高峰落在2001年的6.39倍,次高點是2009年的6.34倍,分別是民進黨、國民黨各自主政的時期。換句話說,台灣經歷兩次政黨輪替,政權更迭並沒有改善所得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甚至屢創新高,兩大政黨面對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顯然都缺乏有效對策。

影響財富分配的因素極多,解決之道自然需要多管齊下。產業外移、景氣衰退、知識經濟興起等,讓弱勢者無力招架,陷入貧者愈貧的困局,執政者透過教育、輔導產業轉型及加強社會救助體系等,可以協助其對抗貧窮。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以緩解貧富懸殊的現象,政府還需要建置一個有效的租稅環境,藉由稅制強大的重分配功能,厚實國庫資源以濟弱,也放緩富者累積財富的速度。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以五等分計,最高及最低所得組家庭的所得差距原為7.72倍,計入社會福利提供的移轉性收入,與稅制產生的移轉性支出後,差距倍數縮小為6.19倍。其中,稅制帶來的改善幅度為0.11倍,僅是社福支出貢獻的十分之一,顯示政府有能力主導的租稅政策,在維護分配正義的功能上是遠遠不足的;會有這種結果,主要還是源於執政者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亮眼數字,讓稅制長期向富人傾斜的政策思維。

例如遺產及贈與稅,原本是抑制貧富差距惡化的最終防線,但在2009年政府大幅調降遺贈稅率為10%之後,捍衛分配正義的責任幾乎全由所得稅扛起;遺憾的是,所得稅制充斥獨厚富人的減免優惠,根本無力阻升貧富差距擴張。也因此,現今用以檢視當政者有無改善分配決心的首要指標,已非所得稅莫屬,執政者必須儘速展開具體的稅改計畫,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縮小貧富差距、落實分配正義的承諾。

眾所周知,目前扭曲所得稅制的最大惡源,正是資本利得享有的免稅特權,其在每年逾3,000億元的綜合所得稅收中,沒有半點貢獻;但在所得分配惡化過程,卻是無法忽視的要角。面對資本利得擴大貧富差距的指責,政府所採行的策略,不外是調降受薪者稅率或提高其扣除額、免稅額,卻未正視並矯正資本利得獨一無二的免稅怪象。

儘管政府釋出對薪資所得者減稅的善意,但富人藉免稅的資本利得加速累積財富的事實依舊存在,因為人民期待的分配正義,還包括享有不被稅制歧視的待遇。引用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臨終之言:「我只是上帝財產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每個人都有追逐財富的權利,富有也非罪惡,但若導致財富集中的是扭曲的國家法制時,那麼,面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而無計可施的政府,它的無能,才是人民眼中最大的恥辱。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28 01:36 am



註:「阿拉伯之春」--以下為維基百科解釋--(100年高考社會學考題相關:"茉莉花革命")

普遍認為,此次阿拉伯世界(北非和中東)所爆發一系列民主和經濟等議題的社會運動被稱為「阿拉伯之春」。儘管不是所有參與的人阿拉伯之春都是阿拉伯人,但有時候這也被稱為「阿拉伯之春和冬」、「阿拉伯覺醒」或者「阿拉伯起義」。第一個事件在突尼斯引發,當時26歲的年輕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失業被迫當無照小販,遭受執法人員的濫用暴力,於是自焚以抗議,拉開了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序幕。突尼斯革命的成功,激發了周圍如阿爾及利亞、約旦、埃及和也門等國的抗議運動。阿拉伯之春最大的示威通常會發生在每逢星期五中祈禱的「憤怒日」。此外,阿拉伯世界之外的其他國家也受到了該示威浪潮的影響。

截至2012年1月,此阿拉伯革命已經成功推翻了3個國家政府。2011年1月14日晚,突尼斯革命的局勢惡化導致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流亡沙特阿拉伯。18天後的埃及示威浪潮導致穆巴拉克在2011年2月11日宣佈正式下台,權力移交軍方,結束長達30年的統治。利比亞領袖卡扎菲在2011年8月23日被推翻,當時全國過渡委員會奪取了他的阿齊齊亞兵營。10月20日,當全國過渡委員會奪取蘇爾特時,卡扎菲戰死於此。


註:社評-占領華爾街 引爆全球反富潮   旺報2011/10/07 05:30

(以下文章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7/140/302rd.html)
占領華爾街」第10天,代表抗議群眾的「99%公報」有這麼一段讓人既辛酸又震撼的話:「 2011年9月27日,我們到金融區的Luxury Night out遊行,那裡的人,無論男女,身上穿的衣裳高於我們一個月的收入,駕駛的車子超過我們一年所得,任何一棟房產,都是我們一生賺不到的。」 始自9月17日的「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已進入第三周,聲勢愈來愈浩大,不但延燒到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邁阿密、西雅圖等美國20多個大城,擴大成為「一起占領(Occupy Together)」行動,更透過網路在全球蔓延,除了早先的西班牙、英國外,北自加拿大、南到澳洲,連台灣都開始串聯聲援,儼然已成為美國版的「茉莉花革命」。就像年初的突尼西亞埃及青年反專制、爭自由、飽肚皮革命,激起的「阿拉伯之春」運動,華爾街頭對抗美國金權政治的怒吼群眾,感染了全世界有著相同境遇的人們。

 

 

自稱受到「阿拉伯之春」風潮啟發的「占領華爾街」活動,在全美遍地開花的反企業示威聲浪,其實更接近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對經濟的不滿的抗議行動。占領華爾街運動針對的是美國貧富差距、華爾街的貪婪腐敗以及混亂的兩黨政治,示威者以「占總人口99%的普通大眾,對僅占總數1%卻掌握40%財富之人的貪婪和腐敗,再也無法忍受」為訴求,表達深刻的不平。這場原本不被看好的活動,短短三周內演變成為全國性運動,由失業者與大學生的洩憤行動,擴大成為中產階級的街頭抗爭,代表富人階級的投資家索羅斯也表態支持,甚至紐約運輸工人工會更以拒絕協助警方運送遭逮捕抗議群眾方式表示聲援。資本主義浪潮席捲全球,卻因過度自由、政府監理不足導致的社會嚴重貧富不均現象,顯然不是華爾街遊行者獨有的悲情!這個世界恐將引爆一場新的社會革命風潮。

 

美國歷來尊重低約束的資本主義,固然有利產業創新與經濟成長,但如果政府疏忽分配問題,經濟成長果實的分配就會失衡。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本應是自由經濟體制下金融市場必須發揮的作用,但貪婪的華爾街卻錯置資本,政府又未能發揮監理功能,終於在2008年引發風暴,由全世界承受他們胡作非為的苦果。這種把損失攤給社會,得利卻由私人享有,並不能稱為資本主義,也不是市場經濟。任令這種扭曲變形的經濟體系存在,就不會有經濟增長,更無法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

 

美國號稱超級強國,竟然有1400萬失業人口,失業率超過9%,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周二在國會演講時都坦承,失業問題是難解的「國家危機」。華爾街引發一波波金融海嘯,政府非但未究責,反而拿人民的稅金補貼銀行,占領華爾街,質疑的是美國深化的金權政治,既然體制失去改革能力,就只能由下而上發動革命。

 

年初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動盪持續發酵,希臘以色列也出現大規模抗議示威行動,英國更發生令人瞠目結舌的大騷亂,如今就連美國民眾也憤怒大爆發,《經濟學人》出現「美國掀起獵殺富人潮」的論調,2011年發展至今真是印證了英國《金融時報》所謂「全球憤怒年」的預言。全球領導人面對難解的歐美金融危機,已夠焦頭爛額,如今這場病毒式蔓延的「占領一切(城市)」風潮,勢必讓他們神經更緊繃,更小心以對。

 

紐約市長彭博曾警告高失業率可能導致暴動,歐巴馬總統要求國會對收入百萬美元以上富人課徵「巴菲特稅」外,更力推就業法案。但是,歐巴馬政府決策「時間太遲,速度太慢」,使得美國「占領風潮」急速擴散。新媒體資訊傳播更快更廣,助長了「占領思維」的擴大,兩岸貧富差距現象也非常嚴重,年輕人普遍因薪資低、房價漲而苦悶不已,自然無法倖免於全球風潮;台灣已經出現網友在「臉書」號召「占領台北」活動。儘管一年來執政當局持續提出奢侈稅、社會住宅、房產交易實價課稅等多項符合社會正義的政策,但10年來台灣企業分配盈餘,重股東利益輕員工所得,稅負政策亦嚴重失衡,有利企業及股東,薪資所得者負擔較重,7年之病不能求3年之艾,要化解年輕族群與中產階層民眾對貧富極化社會的不滿,絕非幾張選舉支票可以解決。

 

中國大陸藉強力報導「占領華爾街」猛敲資本主義喪鐘時,別忘了年初茉莉花風潮給當局帶來的壓力,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週期,可以暫時消化諸如暴富、貪瀆、蟻族苦悶等問題,但暫時消化問題並不表示問題已不存在,經濟總有榮枯週期,一旦進入下行週期,痼疾發作後果將非常嚴重,「占領華爾街行動」所曝露的社會問題,不容小覷。

arrow
arrow

    luop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