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矩陣是 1970 年由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1970 年所提出,主要目的是協助企業評估與分析其現有產品線,並利用企業現有現金以進行產品的有效配置( portfolio )與開發之分析模式

BCG 矩陣橫軸為相對市場佔有率( relative market share )(所謂的相對即是相對於現有競爭對手),縱軸為市場成長率( market growth rate )如圖所示:

 

因此如果將橫軸與縱軸一分為二,那麼即可將此二維圖形分成四個象限,而根據此四個象限中即可區分為四種不同類型的產品( products ),分別為問號( Question Marks )、明星( Stars )、金牛( Cash Cows )與狗( Dogs )。

 

    金牛產品就是會產生現金流量(即可擠出牛奶)的產品,因為該產品之整體成長率低(因為接近飽和期)所以競爭態勢已經底定(外加競爭者不多),而現階段企業又佔有高成長率,因此該產品可以持續產生現金流量,因此策略思考上即應該思考如何善用此現金流量例如:電信業、有線電視業者、部分金融業。

    明星產品即是有朝一日(未來)具有成為企業金牛產品的明日之星(需要強調的是明日),該產品現階段處於成長率高的市場(例如新興市場),而企業本身現有相對競爭優勢,因此企業只要持續保有技術競爭優勢,將能保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而有朝一日競爭者逐漸出局,整體成長率降低之時,即可成為另一頭金牛例如:此塊應是最有想像空間,我能想到的是部分生技產業、環保相關事業、節能、電動車產業。至於個股,就留待看倌自己想像發掘

    問號即是問題兒童產品,亦即未來不確定性高,因為該產品處於新興市場(所以享有高成長率),但是由於現階段競爭力較弱,因此市場佔有率不高。該產品發展軌跡可能有二,其一為隨著時間的增加慢慢變成狗產品,另一個當然是增加投資,使該產品提高市場佔有率,而成為明星級產品,當然最後再轉換成金牛產品。例如:部分生技業、新技術電子業

    ,就是苟(狗)延殘喘的意思,亦即在一個低成長的市場環境(外在環境),該公司又僅擁有低市占率,因此策略上應該放棄此產品線。例如:DRAM產業。

 

而其對應之策略有:

  • 收割策略:金牛、明星事業
  • 投資策略:明星、問題事業
  • 撤資策略:老狗事業

 


 

~~BCG 矩陣本來是運用於一企業之產品佈局思考,若是用於股票投資,應只囿於思考策略層面,譬如電信業有大三原則: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這三家雖有市佔率高低之分,但其實都可以列為金牛投資,當然如果要求更穩健就選中華電

~~在選擇何種產業投資時,可以運用此BCG 矩陣界定該產業屬於何種類型,但有時產業的判斷有些主觀,產業內的個別公司本身狀況也各有不同,另收集與接觸的資訊也有很大關係;不過有很明顯看的出趨勢如:DRAM,我個人就不會去碰。

~~照理說投資的所有資金應該都投入明星產業(可收割股利、賺股價成長)以獲得最大利潤,但是這中間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及風險—例如:明星產業的認定是否無虞、所選的公司經營是否無意外亦順利取得高市佔率、新強大競爭者的介入、股市政治動盪等等。

基於穩健原則有部份資金投入金牛事業(只賺取股利,但股價波動小)是不錯的資產配置策略;或想要投機一些把部分資金投入問題事業,等待題材炒作賺一大波段,可有效溢注投資報酬率;這些都是可行的延伸投資策略。

~~定時檢視所投資的產業或公司是否改變了所處象限也是很重要的事,例如有線電視業者,那天有新技術取代了它很可能就變成了苟延殘喘的老狗。

 

 以上為個人粗淺的想法,僅提供參考,尚有許多改進、討論及未設想的空間~~

註:本文BCG 矩陣多數內容節錄自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26.htm

(這個網站有許多資訊還蠻值得參考的)

arrow
arrow

    luop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