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40721_183818_HDR  

103.07.21晚上7點~9點多參加了柏瑞投信舉辦的:

跟著名師學理財-蕭碧燕定期定額精華班2014活動

整個課程表定時間為2.5小時,主軸為蕭老師講的2堂課(50分鐘)

這是我第一次聽蕭碧燕老師的課也是第一次參予柏瑞投信辦的活動

整體感覺心得不錯,而且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的場地還不錯,場地大座位寬

P_20140721_200728_HDR  

座起來較舒服(不像先鋒基金常在徐州路旁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場地很侷促)

也或許主題不是柏瑞投信代理的系列基金所以當晚感受沒有強力被

推介推銷產品的壓力,心理較輕鬆吧。(下圖:課程講義封面)

P_20140722_071431_HDR  

雖然這是基金定期定額的基礎課程,但許多觀念是建議初學者需

必備的常識,若是已有投資經驗者有些觀念也可再補強複習!

P_20140722_071645_HDR  

基於智產權不能貼出all內容,僅就我覺得較特別的觀念略述:

 

1.大多數人想法(通病)---怕賣了少賺,對能少賠而沾沾自喜:

據基金教母蕭老師的經驗,許多投資人擔心獲利了結後市場繼續

往上漲而沒賺到錢怎辦?她建議還是設定並執行停利點,一旦到了

淨值停利%數就先賣,然後繼續定時定額扣款,還是能抓住上漲尾巴

像她舉自己例:美股及台股創近年新高後都先賣掉獲利也繼續投入

至於看到一點帳面虧損就急於出清只想跌深時在擇時進場的心態

通常很難賺到錢,人性大多在風聲鶴唳時不敢有動作,非要等漲了

一大段績效突出了才敢追,其實賣掉後全部都歸零,帳面虧損也實現

如果市場不如預期大跌而上漲或盤整很久都沒跌到自己欲進場點

那不但虧損賠錢已實現,剩餘資金也停滯不動無法投入享受獲利~~~

 

2.只看績效就好,不用刻意去比較管理費/保管費高低:

這點是與指數化推廣者--綠角所大聲疾呼的論點大相逕庭呀QQ

蕭老師主張管理費/保管費等為內扣費用皆會反映在淨值上,而淨值波動

則影響績效表現,所以簡單專注看績效就涵蓋了那些內扣費用的

不利影響!例如:績效20%5%費用與績效5%2%費用兩檔你會

想選哪一檔投資?應該是前者!或許你會說:我怎知以後那高收費的

基金還能創造出高於其收取的手續費獲利或績效呢?

其實只要看後續績效表現即可,如果高收費基金無法達到應有獲利,

那它的淨值必被高經理費內扣侵蝕而下跌,績效自然就變差,

投資人自然就懂得捨棄避開此種績效低弱不振的後段班基金!

這點我個人也覺得蠻有道理可以理解與同意的~~~(只是你要時常盯基金績效)

(106.04補充:這幾年也常上綠角的網站看文章,頓覺蕭老師的這論點也是頗怪的

雖說蕭老師拿基金公司的好處占別人的場子幫他們說話也無可厚非,但綠角和蕭老師都是理財界的名人

演講內容至少都經過思考,我姑且試著用個人認知與中立的角度剖析有關基金費用的問題:

1.倘是被動型基金就遵照綠角提倡的理念-->原則上越低越好

2.倘是主動型基金還是參考蕭老師的論點-->或許你會覺得收費越低越好呀,最好是免費!XD

不過有句話說"免費的最貴!!!"付很少甚至沒有付報酬給素昧平生的人幫你賺錢,他會真的盡心盡力嗎?

又不是慈善機構或佛心來著,不然政府代操的基金怎會賠錢~~~付較多成本要求較高績效在"主動型基金"上

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和被動型基金操作法則及模式簡單固定不需人為判斷的基礎(所以才能壓低費用)不同,

主動型基金仰賴基金經理人風格及判斷至深,甚至基金公司的策略(如:掩護其他旗下基金/幫別的基金抬轎....)

等等諸多因素都會直接間接影響該檔基金的績效QQ

因此倘主動型基金也砍經理費等,惡性競爭下會有人真心長期賣命嗎?就像職場上許多人轉職跳巢一樣,不滿意

薪資福利的還是占大多數,只是用低薪(費用降低哪有錢高薪聘人)能期待長期高績效嗎?(註:這裡說的是"主動型基金")

所以站在主動型基金的生態運作模式角度去看(請別跟我討論主動型基金應不應該存在)

收取較高費用而期待高報酬是可以理解的事,我看了綠角的文章多年也十分贊同他的注重低收費理念,

但那是適用於"被動型基金"(如ETF),若硬套用在"主動型基金"上是以管窺天,以為低收費就是王道所以理財工具都應如此.

寫了這麼多並不是要試圖解釋誰的論點對錯(其實都沒錯),而是覺得別人說的教的並非只照單全收而是要經過頭腦思考一番

當然主動型基金收高額費用卻往往無法"長期"繳出所預期的漂亮績效是基金業的"原罪"(每年綠角的部落格文章會去統計)

但這不是我有能力及興趣去探討的(因為我現在只有投資台股,沒有任何台/外幣,股市/債市的主動型基金部位...)

套句退休樂活大叔施昇輝的一句話-->如果有疑慮或怕的話就不要買吧(有哪個檯面上的理財專家大師敢說這種話,哈哈~~~)

 

3.基金配息中佔本金的比例高低:

這點是主管機關近年來強制要求基金業者必須定期揭露的資訊,

蕭老師是覺得這規定很無聊,因為每人買入成本不同對基金配息

相對成本感受意義不同,:成本8元與成本10元買入的2

基金於淨值9元時配息1.5,則對成本8元者來說這是全部獲利

沒有配到本金,而對成本10元者來說,1元是配到本金,剩的0.5

才是非本金獲利配息,故每個人因買入成本不同而無法一概而論

配息中所佔本金的比重QQ

其實我不同意蕭老師的上段解釋耶~~所謂基金配息中佔本金的比例

應是此檔基金此次決定配息給持份者的金額總數中出自本金的比例

舉例:某債券型基金這次要拿1億元來配息,1億元倘全都是債券配

息或相關操作收益(:資本利得)則本金所佔比例就是0%,但倘其中從

資本中拿6000萬充當配息發出,則本金佔配息的比例就是60%~~~

或許會有人納悶:有多少利得就配多少就好,幹嘛要特意從左邊口袋

放到右邊口袋呢?我想這舉動應是基金公司想要營造該檔基金配息

都很穩健(類定存)的假象,如果一檔月配息的債券基金每月配息額

都固定的話,一些退休或保守者可能會趨之若鶩甚而認為可取代定存

(定存固定一年利率1.35%,債基月配固定年化利率5%~8%,若你選那個?)

如此每人幾百萬或幾千萬的退休資金湧入對業者來說可是大進補呀@@

 

4.市場指數不會歸零,且基金淨值也不會變零:

這應該是對基金新手說的,但有些人或許也不太明白其中原理,

回歸共同基金的初衷,就是要集資去投入廣大市場的多數各種標的,

如果只憑自己資金買,頂多只能買10幾檔股票,債券數量種類能買到

得更少,但結合大眾的資金就可買上百檔股票或上百種債券了~~~

就算景氣再不好,不可能所買的所有上百種股票或債券都倒閉下市,

所以基金淨值就不可能為0,就像現在大家都推薦持有台灣50 ETF

認為倒帳清算風險極低,就是看準前50大市值上市公司都關門導致

ETF淨值為0的機率幾乎=0的道理一樣~~~

但就算如此,基金還是有清算風險:若市況一直很糟,基金績效及淨值

持續下跌,投資人難免按耐不住而陸續贖回,基金無法維持一定規模

以上以利運作時就只好清算,強迫投資人全部贖回,此時通常是股市

谷底的低檔,等同是投資人被迫賣在最低點,這情何以堪呀!

因此選擇基金規模大的才可以避免上述狀況發生

 

5.要看絕對獲利值而不是報酬率:

蕭老師問大家為何你不想存定存?"大部分人會答:利率報酬太低!

其實答案不對QQ如果你中了樂透有10億要不要存定存?當然要

如果投資本金只有3萬就算報酬率有50%也是沒有太大意義XD

對大部分人來說把本金養大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只要本金夠大

報酬率就算少些還是很有意義。這點我也頗有感觸的,常

看到理財雜誌上某某操作些好股票賺了幾千萬甚至上億,而那些

股票自己也曾操作過甚而一直持有中,但是買進張數太少了,所以

也只感受到「小確幸」般的「微幸福」罷了,離真正財務自由的

退休夢想還差一大段不小的距離呀…..

 

6.類似存股方式持續買進月配息基金:

這個概念在課堂中蕭老師曾數度提及,也一再強調前提是:吃了秤砣

鐵了心-->絕不賺資本利得,而只專心在每月或每年配息的收取!

不管淨值漲跌,都固定的投入買進以長期累積基金部位,或是存了

一大筆資產就投入配息債券基金固定收息,以穩穩拿年化固定6%

~8%的配息率,這也是一種可供欲退休族群參考的理財操作模式!

我想若以上述第4點為基礎,在基金不易因市場而倒閉前提下,挑選規模

夠大績效還不錯的配息債基來永續操作似乎是可行的方式QQ

甚至此比囤台灣50ETF或高股息ETF績效更好,也比存幾檔單一個股

的風險性減少許多(尤其是要放好幾十年呀,就以鴻海為例:幾十年後

倘郭台銘不在了,這公司的獲利甚至存亡都是個大問號呀~~~)

 

7.柏瑞投信及蕭老師目前皆推投資拉丁美洲地區的基金:

他們理由和其他投信推介標的的說帖不同耶~~

一般投信投顧無論推介股票或基金都會搬出一堆總體經濟情勢及該

投資區域或個股產業的未來展望及利多分析來慫恿投資者下單,

可是這次他們推拉美基金只是因為:拉美好久沒漲或大漲了,之前都

只是盤整而已….基於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前幾年買拉美的人)

之上的投資原則,所以拉美近年應該會有所表現才對~~~

這種說法較偏重慣性定理與經驗法則也還算有所本,但總感覺有種

參雜賭博運氣成分在內的Fu~~~

 

扯了這麼多也該收尾了….

其實從以前就有考慮到以全部資金買入配息債券基金來領息以支應

退休的可能性,但也是考慮到長時間投入在市場所產生之風險及投信基金

公司本身的存續甚至道德風險而觀望怯步,聽完了此次的課程,對基金的

投資方式有較多的認識及信心,或許未來可以慢慢增加此部分比重吧!

 

後記:

1.此課程為以柏瑞投信客戶身分報名,無任何費用

2.若要長期定期定額買入並持有基金,原則上透過投信管道買入可省

"每年"0.2%保管費(銀行通路會收取),有時投信基金公司亦會提供

免手續費的優惠(有時甚至是終身的,而銀行通路只能打折,”同一基金

60次以上才可能享零手續費,但停扣3次以上也取消所有優惠..….)

只是銀行通路可選的基金種類較多,投信只能選它有代理的基金而已

種類選擇會少很多(例如:富蘭克林聯博系列只能在銀行通路買XD

 

補充---錄音檔:

蕭碧燕基金第一堂: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yw6TdT7kwylaE9HLUNpb1h5QjQ/view?usp=sharing

蕭碧燕基金第二堂: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yw6TdT7kwylaWNkdkxONWhDX1E/view?usp=sharing

arrow
arrow

    luop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