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70615_154202_vHDR_Auto_pP_20170615_154214_vHDR_Auto_pP_20170615_154247_vHDR_Auto_p

本書作者是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2017年1月初版 法意PHIGROUP出版

誠如書封所言,作者是首位以哲學角度剖析財經世界的台大超人氣教授,而本書的諸多議題,也圍繞在去年(2016年)中以來的數個月期間,以現在的時間點來看,這些題目都是「過時舊新聞」,不過還是可以從教授對議題的看法主張嗅出哲學的道理,我個人認為對投資者來說也提供另類(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及方向。

其中有個章節:投資賺錢這件事,最終是「徒勞無功」?或是「徒功無勞」呢?

結論是沒有差別而作者有段話寫道:


我要祝賀你有一顆非常堅決的心,不賺到錢,絕不甘休,但是我也要為你這顆堅決的心感到悲哀,因為這些勞動與賺錢的功效之間是沒有人能打包票的。萬一你忙活了這一段時間之後,結果還是賠錢,那可怎麼辦?難道否定自己深思熟慮,勞心又勞力的一切嗎?
這不是太奇怪了,誰都知道沒有賺錢的固定方法,那麼你怎麼會出現非賺到錢不可的固定心態呢?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在追求功利的過程當中,因為勞心勞力,委身學習的結果,忘掉功利,而以努力追求功利的過程,作為核心價值。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忘掉功利的結果,追求建構知識的快樂。

我必須說這種只享受工作,卻忘記賺錢的生活才是真正免除恐懼的生活。有的時候,當錢賺到了,財富的確來了,那麼這也只是原來預期的目標。雖然錢財令人快樂,但這並不是最令人感到快樂的事物。為什麼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真正令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反而不是賺到錢,而是成功的預測,自我的肯定,以及發覺,自己勞動一段時間後所累積出來的成果,能夠具體的反應出對於事件觀察、分析與判斷。


我覺得做投資的人應該都知道投資有賺有賠,不過教授提出了「聚焦於過程而非是否賺錢或賺多少錢的結果」建議,其實這看法就目前投資界所看到的書籍/雜誌/報導…幾乎是絕無僅有!換個角度說,因為絕大多數人進入投資界的目的只在乎是否賺錢,所以常常會陷入因投資失利虧損而恐懼的生活之中,當然,如果你賺了很多錢或目前是帳面獲利中時自然就不會有痛苦的感受。

教授也說:「做投資就像做人一樣,講的是用心,不是濫情!」,而哲學之於投資有幫助的理由,作者說明:「正因為哲學強調【如何開創一個美滿幸福的人生】而所有投資人都應該思考---幸福是什麼?

我想每個人的答案或許不盡相同,但是大多數人應該不是答「賺大錢」、「不用工作」或「財務自由」之類的吧?!

arrow
arrow

    luop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