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為個人看法***
媒體新聞落落長,重點只有一句話--勞民傷財
姑且不論這是媒體嗜血的聳動措辭還是廣大小老百姓的直覺感受
這政策的目的就只是朕興呀QQ
至於這個朕是指誰或哪個??就留待個人想像。
總之,3倍券最有趣之處,就是政策背後主打人性心理學:
(1)緊抓小老百姓撿便宜的心態:標榜只要花1千就可領3千,看似有蠅頭小利,
吸引民眾短視近利目光搶購!其實終究是要花錢的,只是有花1千達到3千元的"小確幸"
(2)順勢消費的方便心理學:既然出了門甚至到了外縣市消費,總不會花完3千後就打道回府
大部分人應該會超預算地順便消費,藉以達成3倍以上振興經濟的目的。
(3)設計上百般算計,以小人之心度老百姓之腹:
這點就解釋了為何不乾脆發2000現鈔,而是要兜一大圈勞民傷財,標新立異去創造一次性3倍券
這扭扭捏捏的小人之心所實際激發的消費力道與流程中實際付出的龐大成本確實很難去估算,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還不如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更遑論直接發現金的大器格局。
另外其他的附帶政治性好處,如同摸蜊仔兼洗褲,就不贅述了。
至於為何3倍券會被稱為3倍倦?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要滿足上述的民眾心理學又要標新立異反倒引發民怨~~~
木已成舟,抱怨的話就不多說了,反正多說無益,只是站在金融業人員立場,
我覺得有些日後改進建議:
(1)紙本券只有半年期限,不但徒增製作成本只為了一次性使用(紙鈔可以無期限無限次重複使用)
記名發放時間人力更是耗費社會資源!(記住:大多數人只會一次性使用...一次性使用...一次性使用XD)
而事後店家攤商或機關學校等繳銷振興券更要花費大量人力時間行政成本....
不但要注意防偽,收到的每一張券都要寫(蓋)上商號名稱/統編/負責人姓名/地址...等等資料
收券的金融業者也要一張張地檢查,防偽也只能人工判斷....
許多的無謂資源空轉真是罄竹難書!...而這一切只是朕興呀...ㄡ不,是振興...
(2)既然紙本券不符效率,政府也有想到要推電子化(信用卡/行動支付..等)
可是為何大部分人還是選紙本!?理由很簡單,就是政府不夠用心導致力道薄弱無法吸引死老百姓!
前述說了3倍券利用了小老百姓撿便宜的心態,倘政府真有心要推電子化,
其實根本用不著我在這馬後炮說三道四的,自然就知道怎做了~~~
把電子化優惠拉高就行了QQ拉的越高效果就越明顯!
甚至優惠再更高些時,那些嚷嚷只懂得去郵局拿紙本券的人就會想辦法開始找別人問怎綁電子支付....
說到底,還是得利用小老百姓撿便宜的心態,利字當頭,天下無難事~~~
那為何不做?或許怕優惠搞太高超出預算,又或許鄉愿地怕得罪不習慣用電子支付的廣大選民....
只是換個角度想,假設電子支付成功吸引紙本券1/2人數,那印紙本券省下的就是6億元(12億的1/2)
6億元拿來做電子支付加碼優惠不是效率更好? (看看前面紙本券的人力/時間/心情...成本,假設估4億)
那麼省下的6億印紙費+4億多餘行政加班時間成本=10億,那10億是啥概念?
一台GOGO RO算5萬,10億可以買2萬台GOGO RO或同等級機車當抽獎優惠!
試想一個情境,倘政府宣布綁定電子支付可抽2萬台機車時,你會不心動嗎?!不會造成旋風話題嗎!?
截止7/12數位綁定僅約157萬人,換算中獎率約達1.27%
(OS:目前政府只提供25台GOGO RO供抽獎,還是業者免費提供的.....)
更何況倘產生飛輪效應,電子支付成功吸引紙本券人數更多,能省下更多印製成本也就更能再加碼優惠...
小老百姓們看到電子支付加碼優惠越來越多,又良性循環下去使更多人想投入電子支付懷抱....
又或者可設個門檻,比如:電子支付登記人突破XXXX人後就可再得到額外加碼,藉此集氣炒熱氣氛~~~
.....說了那麼多,好像我是這機關案子的承辦人....(話說這3倍券議題其實可以當成未來高考考題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