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 文章來源http://csie-tw.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ixzz1TJMdqfrN
「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研發部門』。 曾經是大醫師的作家侯文詠,說起話來總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你很難跟他辯,也很難不被他說服,因為他的話有一套很強的邏輯,同時又很有「梗」。 他和百萬Yahoo!奇摩網友在「虛擬世界」中,會擦出什麼火花?
網友問他,從醫生轉換跑到成作家,一直那麼有信心嗎?侯文詠說:「就像你想追一個女生,你只是一直想怎樣追她、怎麼被她看到,不會一直想著失敗了怎樣啊。」
但是他也有收起搞笑的時候,交代了他從醫生,真正變成一個作家的分水嶺,那是一個「儀式」,是母親罹患子宮頸癌之後。他終於徹底知道,自己「只是一個病人家屬了」。
從此他決定踏上完完全全的作家之路,不再去比較,「因為香蕉是不能跟蘋果比的。」
「既然決定要當蘋果,就得是顆好蘋果,」侯文詠說這話時,又像個頑童。
許多網友不敢做生涯上的轉變,問了很多很無奈的問題,侯文詠就是這樣,一邊像頑童,一邊又很犀利,進行了他和Yahoo!奇摩網友們的首次空中對話:
<人生不是搞清楚你「不喜歡什麼」,而是搞清楚你「喜歡什麼」>
網友▂▄☆小粉☆▄▂問:
我想請教侯老師,興趣真能當飯吃嗎?我大學畢業後在現在的職場上工作已經滿五年了,可是我每天做的都是令我厭倦的出納行政工作,我討厭收錢摸錢,所以這份工作做得我好吃力。朋友說,工作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為了金錢與收入,我在這份工作中找不到任何令我喜歡的人事物,現在每天上班就是疲憊。我努力撐著這份工作,是因為找不到比現在薪水更優渥的工作,我現在該如何是好?是毅然決然辭職還是找讓自己感到興趣的工作?即便薪資低也好?侯文詠:
要是人生只有抱怨,卻不去檢視你自己的作為,這個是不對的。你今天在職場上工作了五年,這五年並不算什麼,我從醫生要轉成一個作家,就花了我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年間,我並沒有想說不喜歡什麼,因為「不喜歡什麼」並不是人生的解答。而是你要知道你喜歡什麼,可以做些什麼。
所以從我當麻醉醫師開始,我已經在想說,我能不能去實踐一個概念,像一個公司中,會有研發部門。
舉個例子,今天公司支出100塊,會將其中的10或15塊撥給研發部門。儘管研發部門跟現今年的公司盈餘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那個研發部門卻是在研發後年,或大後年的新產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
我覺得,人不能沒有「研發部門」這個理想。今天你做其他工作,但你真的很喜歡搖滾樂,那你就花20%的時間,去跟別人去組個團;或者你真的很喜歡寫作,你就去寫嘛!每天花20%時間去做,有一天人家說不定會覺得你做得很好。或是像我運氣好,做了十年我其實已經有一大群的讀者基礎。所以當我辭去醫師的工作的時候障礙沒有那麼大,對我的家人也很好交代,這就是我的研發部門,花了十幾年功夫做出的成果。
也許會有醫生問我:「你幹嘛浪費那個時間做那個?」但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發部門,所以我認為你做滿五年也還不晚,重點不是說你不喜歡這個工作,而是要去了解你喜歡什麼?
我覺得經濟上是生活的基本,為了薪水工作不是壞事。不過,回到研發部門的概念,你能夠拿多少出來做研發?有時候你的研發不需要很多錢,需要的是時間,那你能不能少睡一兩個小時?我在你這個年紀時,一天只睡5、6個小時,我並沒有付出更多的錢啊,也不是經濟的問題嘛!
前陣子我碰到詹宏志,他跟我說他還是5點多就起床K書,我覺得他很了不起,因為5點我絕對爬不起來,他就比我付出更多。那他為什麼願意這樣?因為存有熱情嘛!所以工作這件事,不全然只是錢的問題。
<當慾望大於能力時,你就窮>
網友幼魚問:
請給迷網的年輕人一個建議:我們都被重視高學歷的社會所洗腦,選擇大學科系時被世俗左右,出社會後失去了固定路徑,太過天真而有高度憧憬,不知道該怎麼決定自己的下一步,請告訴我們該怎麼尋覓、觀察、發掘自己的出路?侯文詠:
現在的教育,並沒有教年輕人去找出自己喜歡什麼。從小社會就告訴我們,你喜歡什麼並不重要,大家一起吃飯,你要吃什麼要看長輩。
可是老外他們不會,他們會說我的食物要加什麼不要加什麼,但台灣卻只有一個加糖減糖。如果從小你就知道喜歡,不喜歡什麼,長大了你就會了解到底該追求什麼。
然而,現在的發展是反過來的,我們要求一個人,就是去配合大家做一件事,基本上,都是在訓練代工的人。我們以前一直以為代工有前途,可是Nike一雙代工的鞋子人家3000塊,你才賺300塊,其他2700塊通通給這些有想法、有創意,搞通路搞設計的人,所以我才會覺得說我們下一個產業真正的未來,是在創意那一塊。
你要想出辦法,而不是去當一個埋頭苦幹的阿信。假如說,我寫了10年的書就是沒人要看,那就證明我原來是個三流的作家,那也無所謂,起碼我為自己努力過了,人生不會一無所獲。作家一邊寫的時候也會一邊讀別人的書,所以最後就算無法成為一個很好的作者,也會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者,人生就會不太一樣了。
我最近才看到J.K羅琳在哈佛畢業典禮講的一句話,她說很多人從前覺得貧窮好像很浪漫的一件事情,但J.K羅琳不這麼想,她說貧窮會讓人感到焦慮挫折,但要是一個人,可以靠著能力把自己從貧窮中拉拔出來,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剛出社會時,一定要給自己在經濟上起碼,要有一定的收入,不要靠別人。第二個是你的消費程度,也決定你到底會變窮還是有錢。
當慾望大於能力時你就窮,相反的,能力大於慾望時就會富裕。用這個標準來看,儘管比總數我輸人家很多(笑),但我卻覺得我富裕得不得了。我真的覺得台灣作家最好賺很多錢,像J.K羅琳一樣,讓每個人都想來當作家,那這樣這個國家文化就會有希望。
<變成作家,喔!我不用六點起床了,好珍惜!>
網友Li Sebastian問:
想請問侯作家,在決定轉換跑道的過程中,都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嗎?如果不是的話,是如何克服的呢?侯文詠:
當我轉換跑道,正式變成一個作家時,其實我每天心裡在想:「喔,我不用早上6點起來,我好珍惜。」因為我以前寫書,是我要值班值到隔天八點鐘,扣掉我要準備開會的時間,一天只有2到3個小時可以寫。
但我現在每天在家裡會想說,現在多好,有一整天時間可以寫,我好幸運喔!我好享受!而且有這麼多時間,我一定要寫個1000字不一樣的,很厲害的東西。我每天是在那個邏輯底下,會讓我覺得充滿信心,反倒不是說前途、未來怎麼樣。
當你很喜歡一個女生,在談戀愛的時候,每天想說怎麼追她,怎麼被她看到,你就不會去想萬一被拒絕怎麼辦。你很喜歡一件事,喜歡到一個地步的時候,你就不太會去想說失敗會怎樣,你只會去思考怎樣把它弄更好。
〈媽媽生病後突然領悟:我不再是一個醫生了〉
網友果子問:
請問您義無反顧「不乖」的理由是什麼?若是單純的只對文學界有興趣,那繞了這麼一大圈,您有什麼收穫或是遺憾嗎?那這中間是什麼事件讓您真正體悟自己能夠站在醫生以及作家的領域?侯文詠:
轉換跑道後,那段時間我唯一在想的,不是有沒有成就這件事,反而是那個意義。每天去上班去當醫生,我可以救好多個人,那現在寫東西到底有沒有意義?當我有一些醫生的朋友或同事,他們有些發表了好論文,或是升為主任時,我就會開始有一點懷疑,我是不是不夠努力?
一直到我媽媽生病,得了子宮頸癌去開刀,我整天陪著我媽。我就看著這些醫生三更半夜開刀,我覺得他們好偉大,非常了不起!因為他們做的事有他們的價值在。在我媽開完刀後,我一個個去送禮道謝。
雖然這大概是3、4年以前的事了,對我來卻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我忽然理解到我是一個病人家屬了,以前都是人家送我禮物跟我說謝謝,可是我第一次發現,我是誠心誠意的感謝這些醫生,他們花了他們的時間、他們的人生救了我的媽媽。
從那一刻開始,我突然理解到,我不再是一個醫生了,以後我要以作家的身分好好做下去。我得在自己的道路上好好的努力,然後用不同的方式在這個社會上去幫助別人。我們作家將來留在這世界上的東西,很可能是寫出好看、動人的文章,我們跟醫生是不一樣的。這時候我就變得比較沒有遺憾了,我不再去比較,畢竟香蕉是不能跟蘋果比的。
我並不是因為厭惡醫生這職業而不做醫生,基本上我做一輩子醫生也是可以,而且我也會是一個很好的醫生,做一個很好的香蕉。但我既然決定要當蘋果,就得是顆好蘋果。
我如果要花更多時間去做醫生,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知道我花更多時間去寫東西,我可以寫得更好,所以我沒有選擇兩者兼顧。因此白色巨塔之前的東西,跟我之後寫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那是因為我後來比較有時間可以好好寫。
讀者也常常問,你怎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前期搞笑後期變嚴肅,我說不是我的轉變,而是時間的問題。因為我以前永遠只能用零碎的兩三個小時、或剛睡醒的時間去寫。那時候我很掙扎,當然也可以兩者醫生跟作家兩者兼顧,可是那樣的人生就不有趣了。我後來想清楚,醫生這件事,很多學生做得甚至比我好,台大高手一大堆,我只能算普通的一個人才而已。但是寫作這件事可能是別人來做做不了。
相關閱讀: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