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報導連結:(今周刊)世界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如果現在要開始投資股票,我建議不要買ETF
節錄其中一小段:
其中提到最大的理由就是"稀少價值"或是"冷門股投資術"
這也是我一直(有興趣)採取的策略(所以一直沒有買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等等)
不過,在這波系統性的災難式下跌中,冷門股一樣無法倖免!
甚至下跌一樣快速,反彈卻慢半拍(因為政府救市一定先救大型權值股!)
如果撐過去又能趁低檔時買入,未來反彈漲幅固然可期,但倘受重傷或撐不過去呢?
所以,從事冷門股投資就要有可能大賠(還不一定會大賺)的心理建設~~~
此時,買ETF(追蹤指數者)就能提供相對保護傘(淘汰機制),相對安全性就提升許多呀!
文中提到,因為ETF持有人變很多了,一旦遇上黑天鵝一窩蜂殺出造成股市整體加速下跌...
我直覺反應是:
1.遇到大事件時,持有個股者難道不會一窩蜂殺出嗎?
難道有人會因殺出一檔ETF容易而拼命殺,而嫌同時下單殺出10檔個股麻煩乾脆不殺出了?
指數大跌1000點以上,冷門股會不受影響嗎?除特殊題材股外,甚至比權值股更疲軟弱勢!
2.人工智慧或交易策略使然:
吉姆也提到了現在普遍以AI人工智慧選股或代操,所有交易策略內含停損機制更是基本常識,
所以,造成股市多殺多的是"誰"?不言可喻。
3.ETF(指被動追蹤指數者)是一個相對方便安全的"工具",等同買賣一檔"股票",把股市大跌歸咎於
這些"工具式的股票"是導果為因,ETF只是被動追蹤指數漲跌去調整持股,
我覺得是上面的"誰"去"主動"恐慌/呆板交易才是大跌主因吧QQ
小結:
(1)ETF(指被動追蹤指數者)是不錯的投資工具,兼顧方便性及安全性,尤其是欲錢進
人生地(根本沒去過)不熟的國際市場更是如此,在國內或許還可蒐集資訊從事"冷門股策略",
但國外市場極為困難且風險頗大,光是成熟市場的美國要找到個股相關資訊就不多了,
更何況存在 語言/文化/經濟/生活習慣/思考邏輯....等等的隔閡,故透過ETF是較佳的方式。
(2)這次新冠肺炎利空中,ETF(被動追蹤指數者)下跌幅度不見得比個股深(數據我懶得佐證..)
反倒是觀察到不少弱勢冷門股更是下跌不手軟感覺沒地板的XD
還有一件更糟糕的現象,較大量賣出或出清冷門股可能會無法全部成交產生"流動性"風險。
後記:
台股及美股市場我一直都有投資部位,個股及ETF也都有部位(台股以個股部位較多),
在大利空下跌過程中,雖然都是無一倖免重挫,反倒ETF讓我較有安全感甚至敢逢低加碼,
個股則會擔心未來營收獲利續下跌甚至撐不住倒閉,而ETF心理壓力較小。
老實說買ETF較無"樂趣"可言,個股的挑戰及成就感(或失落感..)會較明顯而讓人有樂趣,
網路上這篇文章可以參考:我為什麼不買 ETF
(OS:買入的個股表現低於大盤是值得高興的!?股神巴菲特與吉姆*羅傑斯的思考邏輯迥然不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