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jpg 

進入炎熱的七月天,氣溫不斷飆高,許多學生趁著放暑假湧向海邊、溪流及游泳池玩水。前幾天,一名黃姓國中學生到大豹溪東眼橋下烤肉戲水,結果黃姓同學一不小心沉入溪中,警消獲報連忙將他搶救上岸,緊急送恩主公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急救,才把黃姓學生從鬼門關拉回。

台北縣消防局災害搶救科長陳國忠說,這已經是七月以來大豹溪第二起溺水意外,「很多人在酷熱下只顧著玩水,往往沒有顧慮到自身安全,一不小心悲劇就發生了。」而根據消防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有六百件以上的溺水事故,其中有四百人經過急救仍宣告不治。消防署災害搶救組表示,戲水是正當休閒活動,只要牢記安全守則,玩水也可以平安又健康。

注意警告標示  避開危險水域

溪邊或海邊因為風景優美、地方寬廣活動空間大,又不用花什麼錢,自然成為許多年輕學子暑假玩水的首選之處,而台北縣幅員廣大,又靠海又有溪流,因此造成死傷的危險水域也最多。水上救難專家建議,為了確保安全,戲水請避開下列水域:三峽鎮大豹溪的部份水域、新店的上龜山橋下、下龜山橋下水域、瑞芳濱海公路水湳洞附近、林口西濱公路下福村與嘉寶村海域、淡水鎮沙崙海水浴場、三芝鄉淺水灣海水浴場、石門鄉白沙灣海水浴場…,而外雙溪明德樂園至故宮段、景美溪動物園至萬壽橋段,則是台北市比較危險的水域。

根據統計,溪邊和海邊最容易發生溺水,尤其是立牌警告的危險水域,千萬不要下水,以免發生意外。救難專家表示,溪流乍看平靜,其實水面下常暗潮洶湧,藏著致命的漩渦急流,而海象瞬息萬變,這一秒平靜無波,下一秒卻大浪來襲,加上退潮時的巨大拉力,常常把人帶離岸邊。為了讓憾事不再發生,各縣市政府都會在危險水域樹立警告標示,禁止民眾下水嬉戲,但還是有人不當一回事。台北縣消防局指出,若民眾屢勸不聽,將依發展觀光條例規定,處以五千元以上的罰鍰,請大家一定要避開危險水域。

做好安全事項  享受水中樂趣


從事水上活動最安全的地點,莫過於有合格救生員駐守的游泳池,但泳客本身也要做好安全事項,才能享受水中活動帶來的樂趣。下列安全事項值得您參考:

身體疲乏、精神欠佳時不宜游泳;飯後一小時內,或是空腹時也不要下水;身上若是有傷口,或是有傳染病,都不宜下水。

下水前一定要做暖身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伸張肌肉,之後用少量水沖身體,使肌膚適應水溫。

游泳池畔千萬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傷;也不能跳水,因為游泳池水淺,容易造成頸椎受傷;也不要窺視或觸摸水池內的排水孔,避免被吸住而受傷;更不要在戲水時,將他人壓入水中不放,這樣很容易嗆到而窒息。

在水中活動若覺得寒冷或不舒服時,應該立即上岸休息;如果體力不支,無法游回池邊,請立即舉手求救,或是大喊「救命」,沈著等待救生員的到來。

牢記救援方法  自救還能救人

在水中發生意外事件時,首先就是要保持冷靜,因為驚恐慌張會導致肌肉收縮、身體僵硬,讓活動力大為降低;更要命的是,不斷掙扎會將體力耗盡,大幅減少生存的機會。所以一旦發生溺水事件,必須鎮定地了解自己所處環境,以最少體力在水中維持最長時間,並利用本身浮力或身邊漂浮物來自救。

身邊如果有救生圈、木板、手提袋、球類、寶特瓶…等,都可以用來增加自己的浮力;如果什麼都沒有,其實還可以脫下身上的衣服,紮緊衣袖後抓住衣角撲向水面,胸前自然浮起氣泡,一樣可以當成緊急救生圈使用。


要是身邊沒有東西可用,衣服也脫不下來,同樣可以利用本身浮力在水中漂浮自救,如身體趴浮水中,腰部彎曲,四肢放鬆的「水母漂」,或是仰躺水面,腳與口鼻部露出水面的「仰漂」,還有手臂在胸前划動壓水,維持身體平衡,雙腿做屈、蹬動作的「小蛙式」。其實類似動作很多,但重點都是「花費最少體力,在水中漂浮最長時間」。

萬一看到有人溺水,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最好不要貿然下水救人,最好立刻大聲呼喊並撥打119向警消求援,然後觀察身邊有沒有竹竿、樹枝、木棍等可以拉溺水者上岸的物品,如果身邊有救生圈或其他增加浮力的東西,也可以丟給他支撐身體不下沉。

在水中活動時,有時會因為寒冷,肌肉太疲勞或血液不流暢而缺氧,造成肌肉忽然僵硬而疼痛難忍,那就是所謂的「抽筋」。抽筋常發生在腳指、小腿、大腿、腹部、手背、上臂,如果沒有即時救援或處理,很容易發生意外。萬一無人救援,陷入必須自救的處境,可以利用水中漂浮,拉直抽筋的部位,症狀會慢慢紓解,再做局部按摩,可以快速恢復原狀。

水上救難專家提醒,平時最好牢記水上活動的安全守則,遇到突發狀況,才能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替自己或別人爭取更多被救援時間,讓夏日戲水可以放心玩,不再是悲劇發生的原因。

 

▲戲水前要先做好暖身活動,並漸進適應水溫。
 
 

▲發現有人溺水,應先撥119呼救,找尋救援器材,不可貿然下水。
 
 

▲落水時須冷靜,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op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