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1年8月初版的書(國外財經翻譯書),距今已3年了,當初買來只有驚鴻一瞥而已,如今再從書架上拿出來回味一番相信定能有不一樣的領悟吧!全書共16章,即「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雖各自為獨立專章其實環環相扣彼此交互作用而因果影響呢~~~
●第一章:情緒激動
大跌或大漲氛圍下極有可能會牽動投資人的情緒而作出失去理智與日常冷靜判斷下的應有決策。
¢對策:事先承諾的力量
如:坦伯頓爵士總是保留一份他認為公司營運良好,但價格過高的「希望清單」藉由設定遠低於市場上價格就買入的「事先承諾約定」,當市場因某原因而暴跌籠罩在拋售氣氛中,雖自己情緒亦被影響,此時照著「希望清單」去執行買股策略就會容易得多了。此為一種簡單卻有效的情緒抽離方法。
●第二章:誰怕這巨大凶狠的市場
¢對策:感覺害怕時進行再投資
其實這章和第一章雷同,遇到不妙的狀況時要有一份再投資(reinvestment)計畫並且堅定地徹底執行,以克服「末期麻痺」的緊張恐慌不安的心理狀態。
●第三章:看看人性的光明面
這章大意是講不要過度樂觀要保持理性,好好檢視「我為何要擁有這項投資?」
●第四章:不要再聽信專家的話!
書中說專家的話通常會讓人聽起來很有信心,就連不良紀錄都不會有人在意,當我們被告知某人是專家時,就連大腦也會真的將某些與生俱來的防衛機制關閉XD更甚者,專家的建議會削弱人們腦部的活動,特別是在評估或預估可能性的區域。(以上是神經科學家的實驗非作者瞎掰)
¢對策:我們不一定要比其他人來的聰明,我們只需堅守自己的投資規範,不去理會其他人採取哪些行動,而且不再聽從所謂專家的話。
●第五章:預估的愚蠢(做好準備,別亂猜!)
金融市場預估的正確性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為何還是有人前仆後繼地去預估?或許一方面是供需要求:分析師寫出目標價是基於客戶要求或客戶想要這些數字,另一方面若是準確則能大大提升知名度與專家頭銜,倘失敗就找個理由:「假設情況有變」、「有突發事件」、「只是時候未到」等等理由蒙混過去就好。
¢對策:橡樹資本公司(oaktree capital)的Howard Marks曾說:「你沒有辦法準確預測,但你可以做好準備。」既然無法精準預測那要如何應對呢?葛拉漢曾說過蠻傳神的一句話:你不必知道一個人的確切體重,就可以判定一個人是太胖還是太瘦。就算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往哪走,也要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因此當你試著要征服這個陷阱時,記得凱因斯說的「我寧願大致上正確,也不要完全錯誤。」
●第六章:資訊超載
作者舉的醫院急診室的數據及例子很悶,我就沒細看~~這章的大意是說專注於投資所採用的判定因子,以分析每一項元素,就像技術分析一樣,有人終年就只看一條季線操作而已,哪去管其他KD值、MACD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指標。
●第七章:關掉泡泡電視
作者舉些心理學上測試的例子對我而言不太能去理解….另書裡有提到:價格變動的特性(葛拉漢稱為「市場先生」(Mr.Market))正是關掉泡泡電視台存在的原因,如果市場十分單調乏味,那麼評論家根本沒有什麼話題好講。
(OS:記得剛開始玩股票的前幾年,常盯看電視裡第四台股票投顧老師解盤以打聽參考明牌,甚而去猜測老師明天即將要CALL IN買進的股票.....記得曾很期待有位陳X宏投顧老師會故意翻開一下用紙蓋住的明牌,這種感覺比掀開女生的裙子欣賞春光還要刺激亢奮呀)
●第八章: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作者同樣舉了心理學的測驗及一些例子,或許是國情不同(這是本翻譯書)我對那些內容不太能理解及共鳴呀XD。唯章末有個基本上是顛覆傳統投資的觀點:「藉由尋找事情可能出錯的方向,而非探尋事情發展順利的證據」也就是說要去「證明自己是錯的」若能做到這點相信應能發掘並修正自己的投資策略或法則有所遺漏或錯誤之處,進而使投資風險大幅降低吧!
筆走至此終於把這本書的上半部結束了,我的感想是:有許多心理學的案例或方法太過枯燥了!但或許標題就是「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而不得不如此吧!前面的這八個章節我第一次看時草草翻閱沒留啥印象(這次也差不多啦….)但我發覺這些章節也是有所連貫呼應的,譬如: 關掉泡泡電視(ch7)後自然資訊不致超載(ch6),也能避免專家的洗腦指令(ch4)也就不怕金融市場的兇惡(ch2)如此自然就能免於情緒波動而被市場上價格變動牽著鼻子走(ch1)。
另外嘗試去證明自己是錯的(ch8)就能抑制太過自信而去預估未來走勢(ch5)更能好好檢視「我為何要擁有這項投資?」及為何要採行這種投資策略?(ch3)如此也就不怕金融市場的兇惡(ch2)自然能免於情緒波動而被市場上價格變動牽著鼻子走(ch1)啦。
這正是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最後,其實你可以不必汲汲營營於隨時在意避免去踩踏入這些心理陷阱,只要擬定並執行巴菲特的價值型投資法:專注於好股票,設想安全邊際後訂定合理買進價,當市場先生來臨時忠於執行即可自然而然規避這些心理陷阱!但即使如此,就像巴菲特曾說過的:「投資很簡單,但並不容易」要嘹解如何有效的投資是簡單的事,但我們實際所展示的行為傾向卻剛好相反!也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吧!正如同本書前言所提到的:班傑明˙葛拉漢曾說過:「投資人最主要的問題,以及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至於後面的八個章節我印象中較為貼近市場實務也就是較有可看性(不會想打瞌睡),就待看下篇的心得摘要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