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PO一則不怕被清算官員的新聞---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天舉行「金融與經濟政策研討會」,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會後表示,今年證交所的年度累積績效因受到證所稅紛擾,股市交易量大減,原本理應在6月份就能達到一半績效,現在卻連4成都沒達到;他認為若對自然人課40%證所稅是「有點離譜」,證交稅本身就含有證所稅精神,這兩種稅不是「橘子」和「蘋果」的比較,而是「檸檬」和「萊姆」,證交稅就是證所稅。
受證所稅干擾 今年以來證交所績效只達年度38%
薛琦在記者會上表示,儘管去年受到歐債影響,股市表現不佳,去年11、12月份台股日均量也有800多億元,這樣的交易量在當時就造成6成券商虧損,但今年受證所稅議題紛擾,3月後股市量縮,本來6月應該要達到年度績效的5成,現在卻只達約38%;按照證交所標準,要達到損益兩平的股市日均量是783億,薛琦憂心,台股受證所稅衝擊下,有能力賺錢的劵商將少之又少,證交所的績效也大受影響。
薛琦表示,全世界只有英國和愛爾蘭同時課徵證所稅和證交稅,美國課徵20%證所稅,且是採分離課稅;日本對自然人課證所稅稅率只有10%,若按照先前證所稅版本對自然人最高課40%證所稅,「真的有點離譜」;但現在修訂版本按照持股時間及級距有所調降,就合理很多。
薛琦:證所稅就是證交稅 若對自然人課稅40%有點離譜
證交稅有證所稅精神 是「檸檬和萊姆」的關係
薛琦認為,1000分之3的證交稅裡面也有證所稅的精神,他分析證所稅和證交稅的演變歷程,1970年政府本來有意課證所稅,因為技術上的困難打退堂鼓,乾脆改課證交稅:1990年證交稅調高到1000分之6後,又降到1000分之3,並不再課證所稅;顯現證交稅裡面就是含有證所稅的精神,不是外界比喻的「蘋果和橘子」的關係,而是「檸檬和萊姆,怎麼能說他們沒關係呢?」
台灣自然人交易比重65% 課證交稅對市場最方便
薛琦進一步指出,目前亞洲四小龍當中,對自然人都沒有課證所稅,尤其台灣的自然人占股市成交比重為65%,居亞洲之冠,其它國家分別為韓國49%、香港20% 、日本16%,因此推出證交稅對自然人居多的市場來說最方便,「能課得到稅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
本文作者: 鉅亨網記者葉家瑋 台北 | 鉅亨網 – 2012年6月9日 下午1:42
@@搞了半天又是回到原點,真是賠了夫人(劉憶如)又折兵(證交稅大減)
可見錯誤(或未深思熟慮)的政策比什麼都不做更可怕!
~~按照本文意涵,全體參予賣出股票的人都已被課了證交稅(不論賺賠),
這千分之3的稅已隱含不論金額小或大的資本利得平均數(類似計算保險費的平均分攤算法)
而且是要所有參與的人承擔(不論是賺或賠)~~
現在政府又想要從中把獲利較多的大戶再課以類似暴利稅或富人稅,
可是又不肯降證交稅(大概怕挖了東牆補不了西牆),這前提已經是不公不義!
(政府還冠冕堂皇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
況且一旦宣告要實施,如果你是大戶,不會想要逃稅或去投資其他獲利工具
甚至乾脆把錢移至其他較輕稅的國家或市場?
縱使只是1或2%甚至只有零點幾%的利差,乘上巨額本金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而課徵證所稅所引發的市場蝴蝶效應規模絕對是政府設計時所始料未及的...
~~一般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都存在著土地(房市)及股票是暴利致富的市場
所以政府腦筋裡就是一直想要在這2塊地方加重課稅,
房市還好,可是股票利得計算實在有其難度,
如果是交易頻繁的人要記住一年內的每筆交易是很困難的(以我的印象)
仰賴券商的電腦也不是百分百讓人安心(誰知會不會錯帳?)
避稅的方式"應該"不少(我沒經驗),課利得稅的效益就走著瞧吧@@
(大戶OS----catch me if you can)
~~神鬼交鋒的電影第四台已放過許多次,
最後結局是主角(李奧納多飾)憑其優異的犯罪手法反而成為政府打擊類似罪犯的得力助手,或許可以讓政府為一思考及參考方向.而不是一昧的紙上談兵,主觀的用自己有限的觀念作粗操的決策...
留言列表